什么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二)
日期:2009-03-10 10:54:27  发布人:Apple  浏览量:1188 打印本文

 

三、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例举 例1.主体参与试卷讲评课模式  

环节      
     
课前准备 ①有效分析。包括:试卷上涉及到的知识点整理;学生得分情况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能力和解题过程分析;学生答案分析等; ②备好变式练习和部分二次检测题。
得失分析 发放材料 试卷上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解题方法、试卷标准答案及基本得失点评摘要——以文字材料形式发放给学生 学生自行订正。    此步骤也可在课前进行。
自查自纠 问题准备 教师要走进学生,关注当堂生成的问题,其中,个性问题当面解决,共性问题和价值大的问题记录在案,供下一程序解决。 ①对照材料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错例分析等); ②将问题进行分类:需要同学及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供提交)、不需要同学及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自行解决,不提交)。 不需要提交的问题有:识记问题、简单运算问题、一看答案就能明白的问题等等。
组内合作 互助学习 同上。    ①组内每人都要交流发言,所有问题能在组内解决的当场解决问题;    ②准备好组内共性提交的问题。     可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均匀分配到各小组。
问题探究 变式拓展     可讲解、可质疑、可用变式练习来检测或拓展、也可直接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要重视学生互助解决问题。
自我消化 二次检测 ①学生自我消化时,老师仍需走进学生,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②二次检测内容:预设和当场生成相结合。    重视自我消化时生成问题的提交与解决。    检测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布置作业(按要求控制作业量)。

      常见的试卷讲评课往往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试卷,指出错因,有选择地讲评。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感受与生成,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求,试卷讲评效率往往不高。实施主体参与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由学生来解决,学生能通过互助解决的不需要教师来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能得到师生共同关注和解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   例2.主体参与政史地课模式  

环节    
课前检测(默写等)    测后简评
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 (结合任务型早晚读要求,发放任务记忆内容,条件许可的话用多媒体展示)。    1.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2.老师:督促学生记,及时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共性问题记录在案。
师生共同探究   1.学生:分组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共性的且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课堂解决(师生共同探究);   2.老师:①教师要大胆地放开课堂,不讲究所谓的课堂纪律,只求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②有目的地质疑、辩析、讨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创设问题情境(初三、高三年级一定要有试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④重视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⑤也要重视教师的讲解、知识体系的整理归纳、知识技能的提升、常见问题的说明等(在思想政治课和三科二轮复习课上,此步骤可前置于本环节开始阶段);  3.师生:课堂小结。    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大胆辩析,大胆回答问题。。
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检测本节课所学内容(按要求控制作业量)。

      本模式与试卷讲评课模式基本一致。其不同的是,在课堂教学的主程序中增加了一个任务记忆过程(第二程序),识记学习在先,共同探究在后,这样,优先解决识记问题,高效利用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符合文科教学的特点,有效提高了师生共同探究(第三程序)的效率。      

  四、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归类指导 前提:不为某一模式所固定,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种模式,以学生课堂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与变化。以下提供几种模式供参考:  

角式扮演模式
小组预备活动;挑选扮演者;布置场景;组织观众;第一次表演;重新表演;讨论和评价;总结。      
群体调查研究模式
法理探究模式
研究室训练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
疑难情境;探索学生对情境的各种反应;系统陈述研究的任务,并将这些任务组织起来。独立探究和群体研究;分析进步与过程;循环活动
提出事件;认清问题;选择立场;探究所选择的立场;明确进一步稳固的立场;验证关于事例、定义和后果的假设。
依赖—脱离;反依赖—脱离;解决—疏通;迷恋—依赖;迷恋—脱离;交感—效应;
情境提出和明确;提出假说;明确假说;探索;搜集证据;概括。
记忆教学模式
归纳思维模式
概念获得模式
探究训练模式
先行组织者模式
发散思维训练模式
1.形成概念2.诠释资料3.应用原理
1.呈现资料,确认概念属性2.学生对获得的概念进行检验3.学生对以上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1.教师提供问题情境,讲解探究步骤2.收集资料(确认阶段)3.收集资料(实验阶段)4.提出解释5.分析探究过程所使用的方法论
一、创造新事物(把熟悉的事物看成陌生的)1.描述当前状况,教师布置学生讨论熟悉的观点2.直接类比法3.拟人类比法4.矛盾压缩法5.重返直接类比法6.重新检查任务,请学生进行比较,回到最初的问题或任务上二、认识新事物(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1.教师提供新信息2.教师或学生直接类比并对此作出描述3.拟人类比。帮助学生熟悉未知事物4.对类比进行比较5.解释不同点。学生解释类比对象的不同之处6.再研究。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对最初的问题重新进行研究。7.产生类比。学生提出自己的直接类比并探索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1.提出先行组织者2.提出学习任务或材料3.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
1.识记材料2.建立联系3.扩展感觉表象4.练习回忆
掌握学习模式
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阶段。
程序教学模式
直线式程序;衍支式程序;莫菲尔德程序。
直接指导模式
导向,建立该学习任务的框架;讲解;练习(组织练习、指导练习、独立练习)。
模拟训练模式
导向;对参与者的培训;参加模拟训练;学生对模拟训练的总结和问询。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课堂会议模式
确定帮助情境;学生主动积极地陈述和探究面临的问题;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开始作出问题有关的计划和决定;学生报告他们采取的行动,进一步发展。
形成会议气氛;揭示有待讨论的问题;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确定可供选择的行动步骤;深化会议主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认识。
文本框: 基于人际关系的模式文本框: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参考二)文本框: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参考一)文本框: 基于信息加工的模式文本框: 基于行为控制的模式文本框: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参考四)文本框: 基于人格发展的模式文本框: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参考三) 

                                                                                                                               


 

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沟通、联结的桥梁,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的有效措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执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妙于巧法、教有常法,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以皇家royal1688为实验基地,尝试实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并得到验证,有力地证明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所表现的教法就是巧法和常法。      
核发:Apple 点击数:1188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