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生物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日期:2010-05-05 12:21:03  发布人:Apple  浏览量:1163 打印本文
尝试在生物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摘要: 根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以《减数分裂》,一节为具体内容,通过确定知识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设计后进行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减数分裂、主体参与
一、教学现状
现行的课堂教学常常以传授现成的知识为单一目的,至于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知识获得的方法等,往往受到忽视,与此相应,在教学方法上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因此,有必要改革现行的课堂教学,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把知识教学与学生主体性教育融为一体,为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外界给予灌输传授迫使死记硬背的形式改变为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掌握、自我创造、自我发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教学设计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对生物学对象的观察、记忆、思考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主动建构的。根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我在认真分析《减数分裂》一节教材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了知识目标,并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该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1.确定知识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我认为,减数分裂过程是学生进行本节学习的知识目标。因为从内容上看,减数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其在进化中地位的知识基础,同时又是遗传基本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从能力上看,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裂的异同,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当知识目标确定之后,我选择了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展示减数分裂过程,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2.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兴趣中萌发、强化,学习效果在兴趣中呈现,学习能力在兴趣中形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课前向学生生动地讲明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生产强烈的求知欲。用幻灯片展示“人的一生”的彩色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体会有性生殖的过程。
(2)复习旧知识,确立原有的认知结构
利用图片分析,提问:如果有性生殖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形成,将出现什么后果?幻灯片展示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回忆,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关系,染色体的形为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结果,通过复习旧知识,确立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学习新知识和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3)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提问:如果这样经有丝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经过受精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将增加一倍,到我们体内该有多少染色体呢?学生很兴奋、很疑惑这将无法保证物种的稳定性,从而引出《减数分裂》进入主题。
(4)同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动画展示精子形成的动态过程,展示二遍,同时染色体变化用闪烁强调,在第二遍展示前,先讲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这三个概念,以分散难点,在学生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①一次减数分裂中,细胞分裂几次?染色体复制几次?
②染色体复制后的细胞叫什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生成了什么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有怎样的形为变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又有怎样的形为变化?然后用电脑幻灯打出剪贴图: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让同学总结:在箭头上方填写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在各细胞上方填写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在各细胞旁填写细胞数目。
(5)总结归纳,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用动画展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并排,启发学生用对比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进行填表。
同时通过对比,提出几个启发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什么阶段?
②染色体数目的减半的原因?
③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有相同之处吗?
通过讨论,学生归纳总结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列表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本质的理解,为以细胞分裂图的辨析奠定了理论基础,达到实现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目标,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对“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的一些反思
(1)上述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非否认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只不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组织个讨论学习小组就完事了,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安排、引导调控对主体参与能否真正实现非常重要。教师的少讲促成了学生的多思、多练、这种少,由教师讲得少变成了学生学的多,实践证明:这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会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学习能力,学生各方面得到主动发展。
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协调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双主体的作用,真正体现主体参与的思想。
(2)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就要十分强调“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此教师应着重考虑好如何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和自由,教师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让他们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交流讨论,在课堂上留有时间给学生交流撞击、争论探求,留有空间给学生操作实践、提炼升华,以利于学生共同协作,发挥讨论学习小组群体的思维优势和智慧优势,实现群体共同完成主体参与的目的。
(3)一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开放的,具有较大拖长空间的知识结构和联系社会、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如课本中的《调查人类遗传病》课题中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可能更自如,但实践证明,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如能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教学实践后,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如何运用主体参与学习理论来指导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思考、尝试。









参考文献
1、武华锋; 生物教学主体参与探析[J]; 山西教育; 2001年01期; 45
2、任建国;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J]; 中学生物教学; 2001年06期; 14-15
3、赵志诚; 生物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J]; 甘肃教育; 2001年09期; 41
4、秦碧野; 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02年21期; 73
5、谢海卿; 中学生物课“主体参与”教学初探[J]; 教育导刊; 2003年06期; 34-36
6、张之玫; 课堂讨论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135-138
7、齐利生; 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J]; 教学与管理; 2002年15期; 49

核发:Apple 点击数:1163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