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方针
我校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二、师资配备
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杨建忠
副组长:贾定国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
组长:贾定国
副组长:毛玉梅、沈新
组员:黄晓芹、俞明、赵秀华、陈菲菲、孟咸兵、严春燕、郁亚琴
三、 课程开设及课时安排(高一年级一学年)
课程开设:
(1)课程基地介绍及中草药科普课:建议2-3课时
课程基地介绍可带领学生去课程基地参观;
中草药科普课以校本教材《药博士》为依据。
(2)教师个人开发课程:建议3-4课时
教师自主选择与中医药相关的课题,带领学生共同研究
(3)实践体验课——中草药的种植:上下两个学期持续观察
包括中草药种植方法的查阅和种植过程两个方面。
(4)实践体验课——中草药的鉴定、炮制与制剂:2-4课时
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老师指导上课。
四、上课教师
沈新、黄晓芹、俞明、赵秀华、陈菲菲、孟咸兵、严春燕、郁亚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老师
五、考核评价
1、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正确把握课程目标,组织学生有序的开展教学任务。
2、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团队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
3、每位上课教师注意搜集课程资料,学期结束前,将汇总资料统一发送给教科室。教科室将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平时的课程实施情况对课程进行评价。
内容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程的阶段性总结、开课照片或录像、学生活动照片或小视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等。
六、奖励机制
1、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工作量较大,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教师,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
2、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4、学校将依据教师的工作情况计算工作量,将其计入年终绩效考核。
5、对参加课程基地活动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将其计入教学管理中,等同班主任经历。
近三年参加省课程基地活动的经验文章汇总表
初探中药历史 浅品中药文化
--从课程建设谈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机制与策略
皇家royal1688
伴随着我校“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学校对课程基地发展的侧重点已经从完善硬件设施与制定实施机制转变到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发与发展的问题上来。
为了更好的促进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发,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机制。
首先,我们制定了课程开发的指导方针。我校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课程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其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课题组。以我校杨建忠副校长为组长,教科室贾定国主任为副组长,学校骨干教师为组员进行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这为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完善对参加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奖励机制。
考核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正确把握课程目标,组织学生有序的开展教学任务。②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团队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③每位上课教师注意搜集课程资料,学期结束前,将汇总资料统一发送给教科室。教科室将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平时的课程实施情况对课程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程的阶段性总结、开课照片或录像、学生活动照片或小视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等。
奖励机制:①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工作量较大,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教师,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②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③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④学校将依据教师的工作情况计算工作量,将其计入年终绩效考核。⑤对参加课程基地活动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将其计入教学管理中,等同班主任经历。
在完善课程开发机制的基础上,我们以“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方针为指导,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首先,完善原有的基础课程。在课程基地建设之初,我们针对课程基地开辟的四室一区场馆,已经相继开设了种植体验课、标本鉴定课、中药炮制课、中药制剂课等课程。但课程的整体实施内容还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定期邀请校外中草药研究方面的专家,对我们的这些传统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打磨与开发,力争为学生开辟出更加实用与适用的中药传统课程。
其次,鼓励教师开发个性化课程。教师自主选择与中医药主题相关的课题进行课程开发,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中医药的一个方面。我校现有的教师个性化课程有中医药文化趣谈、中医药养生文化与茶健康、中草药的种植与鉴别等。一部分课程已在课堂中实施,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探究氛围也正在变得浓厚。如我校黄晓芹老师所开设的课程《中草药与十二生肖》《中草药与历史名人》,毛玉梅主任的《中华古典诗词中的芬芳“药香”》等将中药文化与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名人与诗词联系在一起,在激发学生探究中医药兴趣的基础上,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再次,组织学生多参与课外学习活动。通过组织参观江苏中药科技园、医药博览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等来增长种植见识,提升草药识别能力,丰富种植经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周边一些中草药种植基地,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药企的生产线,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和制药车间,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趣味讲座、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更多的中草药,零距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家乡泰州“医药名城”的理解,为泰州的健康养生和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自豪,增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的课程开发机制与策略,首先,我校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素养等得到不断提升。同学们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古代汉语知识得到了丰富,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关注身心健康以及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其次,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不断增强。教师们投身课程基地建设,把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国家课程,依据校情、学情进行校本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跨学科协同能力也有了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使一部分老师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在课程基地的建设引领下,我校多为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论文获奖。
当然,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课程的强度与难度是否与学生的自身发展相适应, 如何促进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的融合,课程的评价机制是否足够完善等。但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我们今后的努力提供了方向。
相信伴随着我校课程基地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课程基地将在我校优化课程设置,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改变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基于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下的文化育人实践模式
皇家royal1688
自我校“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申报成功四年多来,我们的课程基地建设一直在不断完善,学校开辟的专用场馆“四室一区”, 即中药研制室、中药制剂室、中药鉴定室、标本制作室和医药文化研究区中的相关设备也进一步到位,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为我校课程基地活动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课程基地已经成为我校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实践阵地。
在基地建设的初期,学校还为图书馆和班级以及兼职研究性学习教师配置了医药类和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各种书籍,并且常态化聘请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专家们来校指导具体工作。现将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情况、存在问题及后期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一、课程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开设:
我校课程基地的课程开设主要基于以下需要:一是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的需要。已建成的室内“四室一区”的医药体验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本草园”种植体验课已成为其他课程开设的基础,是基地建设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二是提高高考学习力的需要。南京中医药大学多次来函,与我校商谈生源基地校的有关事宜,旨在让学校定向输送有志于发扬中医药文化,投身药物研究和医药事业的优秀学生;三是策应国家倡导劳动教育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2015年8月3日下发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研究性学习老师带领学生种植中草药,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体验,提高高中学生的劳动素养;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打造“四大名城”的新形势下,我校地处泰州医药高新区,紧邻“中国医药城”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客观上也需要培养与泰州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针对以上需求及课程基地文化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性,我们相继开设了种植体验课、标本鉴定课、中药炮制课、中药制剂课等课程。
(1)种植体验课
种植体验课是我们开设的第一门课程,通过种植体验课,营造中药“本草园”,促进课程开发,完善文化育人实践模式。
课程简介:种植体验课是我校省级课程基地的室外拓展体验性课程,内容是种植数十种泰州常见中草药,营建中药“本草园”。目标是让学生在草药栽培、施肥、除草、治虫和收获等过程中,亲历、感悟、运用和完善中医药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为祖国中医瑰宝的传承做出实践和探索。通过种植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种植体验课中,让学生体验劳动艰辛,稼穑不易,同时辅以感恩父母的德育。学校专门开辟约300平米的医药种植试验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让老师带领学生种植丹参、贴梗海棠、杜仲、党参、太子参和板蓝根等20多种常见中草药药草,同时总务处配齐种植草药所需的工具和其他物品,让同学们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春播秋收,除杂草清害虫,既享受耕种开心农场的快乐,也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同时既了解泰州地区常见多味中草药的培植方法,又学会了对它们的采收和利用。学生还通过观察、记录、探究草药生长过程中的各阶段情况,来分析总结中草药种植的注意事项和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的技巧。另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尝试用草药美化校园环境,装点教室、宿舍,开展“寻找身边的中草药行动”,让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盆瓶罐来移种中草药,摆在教室里,一方面美化班级,另一方面方便观察对比不同环境下的草药生长情况。
(2)标本鉴定课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 ,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我们主要采用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方法。显微鉴定:针对含有中药材粉末的成方制剂,借助显微镜观察检品种是否含有各组分中药材的粉末。理化鉴定:对待检中成药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光谱或色谱分析,检验是否含有其有效成分及含量的多少。
(3)中药炮制课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的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4)中药制剂课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原料制成适宜剂型供临床应用的科学。按照中药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依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规定,将中药加工、提取、精制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标准,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过程称为中药制剂的生产。中药制剂的生产包括中成药、中药成方制剂、协定处方制剂及各种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科学合理的制剂研究是提供其它项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没有西药制剂学发展迅速。我国制药工业长期以来受以“原料为主,制剂为辅”方针的影响,使制剂的研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加上中药传统用药方式的习惯推论,中药大多以原药饮片及粉末入药,其使用剂型为汤剂,或者丸散膏丹等剂型,用量大、起效慢、卫生指标难以控制,含有的有效成分也不能相对稳定,并且携带麻烦,服用不便,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难于适应国际市场要求。
2、课外学习活动
通过组织参观江苏中药科技园、医药博览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等来增长种植见识,提升草药识别能力,丰富种植经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周边一些中草药种植基地,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药企的生产线,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和制药车间,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趣味讲座、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更多的中草药,零距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家乡泰州“医药名城”的理解,为泰州的健康养生和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自豪,增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1)开展泰州地区中草药种植业的相关社会调查,了解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种植经历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泰州中药材种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市农委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9000亩。但在中药材种植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销售、种源质量、管理采收粗放、盲目跟风种植、药材质量等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一产业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查找相关问题,并结合文献资料、走访专家和外省市的经验做法给出建议和意见。
(2)针对课上所产生的问题,学生们主动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哥师姐联系,寻求解决的办法。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线上线下的问题研讨,在我们的医药文化交流区,大家针对各种中药问题,通过问自己、问同学、问学长、问老师寻求答案,积极整理自己的研究问题。
二、我们的成绩
在课程基地的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中草药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成效体现在:
1、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素养等得到不断提升。我们通过中草药的种植过程,把学生的生物知识、数学统计知识等等融入其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中草药的鉴别、标本制取及药剂制作等再加工过程,不断渗透相关学科,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形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总之,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同学们的中医文化知识、古代汉语知识得到了丰富,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关注身心健康以及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得到了培养。
2、部分有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利用草药种植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程为学生讲授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等知识,让其了解中草药的文化内涵,激发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早规划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探索普职融通课程设置,为中医药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贡献。
3、与高校形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我们多次赴翰林学院商谈合作事宜,双方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课程建设共同体,双方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包括实验室、基地、模拟生产车间等可以对彼此开放,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教科研资源都可以为彼此共享。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成为现实。为了课程能够顺利开设,我校教师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老师共同编写完成了校本课程《江苏省“医药生态园”课程基地建设之校本课程篇》。中草药种植有利于整体建构“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学校特色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实践成长。同时师生根据中草药的特性,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药博士——中学生中医药普及读物》,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5、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不断增强。教师们投身课程基地建设,把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国家课程,依据校情、学情进行校本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跨学科协同能力也有了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使一部分老师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在课程基地的建设引领下,我校多为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论文获奖。同时我校沈新老师在市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我校姚小林老师申报的市级立项课题《基于省级课程基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实践研究》已于2015年结题。
6、学校逐步实现优质特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学校建设这一课程基地主要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成长打基础。学校通过建设课程基地也能实现自身特色,医药特色课程将成为我校继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方式之后又一张学校品牌。泰州市王学锋副市长及市教育局领导等曾来校察看中草药种植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并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作专门批示;《泰州晚报》、泰州教育网等多家媒体也多次报道课程基地建设情况。“本草园”之DIT被评为泰州市教育“微创新”案例。
三、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1、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但同时对于课程的实践性的要求也有所加大,课程的强度与难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2、中药鉴定课、中药炮制课、中药制剂课都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我们的预设是学生自己将已种植好的药材进行进一步加工,但由于后续学校建设的需要,我们的种植体验园进行了几次搬迁,中草药的种植难度也随之加大。我们需要通过采买新鲜药材让学生进行加工与再加工,未达到对种植的中草药再利用的目的。
3、课程基地促进学科课程相融合的作用还不够明显。
4、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5、课程基地的辐射范围还不够广泛。
四、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程基地已经成为我校转变教与学方式的重要实践阵地。
1、继续完善课程开发,促进学科课程融合。在基地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进行与课程基地相关的学科课程开发,如中药史学、中药地理学等等。
2、优化课程设置,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设置,定时间,定主题,定学科,进一步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
3、改变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基地的实践课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4、创新评价方式,着力提升文化育人效能。改变与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放眼未来,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出发,着力提升文化育人效能。
浅谈种植体验活动课中的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沈新 皇家royal1688
种植体验活动课是我校“医药生态园省级课程基地”的室外拓展体验性课程,内容是种植数十种泰州常见中草药,营建中药“百草园”。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草药栽培、施肥、除草、治虫和收获等过程中,亲历、感悟、运用和完善中医药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为祖国中医瑰宝的传承做出实践和探索。
我们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课程教材部主任万伟博士所提出的八种关键能力的区分为抓手,以种植体验课为例,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该课程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种植体验课中提高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到种植作物,对于城市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现象很熟悉,但过程很陌生。要想在学校中开展起种植体验课,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种植,才能使实验田里长出植物。不同的植物种植时间与方法都有所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计算机、手机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学生如何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呢?这就涉及到了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从概要中了解信息的可利用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找到有用信息。其次,除了互联网的应用,我们也可以从有种植经验的人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在交流中搜集有用的信息。如何将所搜集到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制定出可行的种植方案呢?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在种植活动中针对各种问题不断的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种植体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与表达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告诉我们科学研究成果大多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种植体验课程离不开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离不开小组以外的教师的指导,当然也可以会涉及到与社会大环境的合作。我们在种植体验课程起步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就中草药的资料进行收集,并最终确定下种植的草药的种类。在师生共同的研讨中,设计了课程实施的方案。例:关于太子参的种植,以班上10位同学组成课题小组,专门负责太子参的整个种植过程。从种植的那一天开始学生们投入了积极的热情。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参种要如何种植?”,之前查阅的资料种植方法不一,有散播,有条播,有人认为散播好,有人为条播好。最终综合大家的意见,决定将一片地分成了两块,分别进行散播和条播,等参苗长出来之后再来观察究竟是哪一种播种方式的出苗率更高。在种植与观察过程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但都在大家的合作、沟通与交流过程中一一解决。
三、种植体验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
种植体验课的开设,对学生的首要要求是亲身参与。我们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播种、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治虫、浇水等)、收获。观察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通过播种,学生不仅掌握了很多农耕名词,打垄、条播、散播等,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如播种时的速度与数量,土壤覆盖的深度等等。通过田间管理,学生知道了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治虫、什么时候应该浇水等等。通过收获,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种植体验过程中,学生们真正的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也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正是在这样的这样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的情感。
实践活动是观察能力发展的基础。在种植体验活动过程中,观察贯穿始终。学生每周写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续写自己的观察感悟,完善下一阶段的管理计划。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观察的角度变得多样化,观察过程中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种植体验课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与管理能力
反思感悟对于学校教学中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种植体验活动课程也是如此。在种植体验活动课程中需要学生在操作、观察中发现问题,精炼问题,并且将问题转化为可供研究的课题。在课程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学生进行集体与自我的反思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课程的实施打好基础。学生在自我反思感悟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我校的太子参种植为例,在种植阶段,学生的反思与感悟有“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与我们的无知”“珍惜粮食,不歧视农民”“要好好学习,多研究科技农业,不让农民这么辛苦”等等积极情感;但也有一些学生觉着社会各有分工,农民种地收获粮食来卖,需要的人来买,大家各取所需,所以农民的辛苦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存在类似于这样心理的学生,教师就要在之后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加以关注,重视与其的沟通,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其进行正确的情感引导,帮助其形成积极的情感。在太子参的收获过程中,收获的太子参并不理想,或者可以说单从产量上来看是一次失败的经验。有些学生在收获时觉着自己之前的付出很不值得。因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让学生来谈一谈对成功和失败的看法,从而引导其正确的面对成功和失败。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个好的课程离不开好的管理。我们的种植体验课首先要做的就是规划课程实施的方案。我们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们先分小组对课程进行规划,在聚到一起进行讨论,拿出最合适的方案。学生自己制定的方案,对于学生自身有很好的约束力。小组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共同进行管理,同时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解决,保证课程规划的顺利实施。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学生做的井然有序,各有分工,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了后期的除草、治虫、浇水、施肥等的任务。在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如何规划管理相关事情。
种植体验课的开设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分支,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老师们深深的感受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开放性,使自身面临很大的挑战,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与学生共同学习,才能更好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我校种植体验课的开设还在继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该课程的出发点,不断的完善该课程体系,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丰富能力培养的平台。
课程基地评选表彰:录像课、说课、论文获奖材料
4.“‘本草园’之DIT”成功入选第七批泰州市学校微创新优秀实践案例
2016年泰州市素质教育“5+2”工程
学校微创新实践案例申报表
成果名称 |
“本草园”之DIT |
申报学校(全称) |
皇家royal1688 |
||
成果类型 (在□内打√) |
□主题德育行动 □自主学习行动 □青春活力行动 √实践体验行动 □未来素养行动 |
||||
简介 (300字以内) |
“本草园”之DIT, DIT是指Do it together.即“本草园”中的“一起做”或“合作体验”。这也是本校省级课程基地的室外拓展体验性课程。主要内容有种植数十种泰州地区常见中草药,营建中药“本草园”,让学生在草药栽培、施肥、除草、治虫和收获等过程中,亲历、感悟、运用和完善中医药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总结中草药种植的注意事项和提高中草药品质的技巧;运用所学理化生等知识进行中草药的鉴定、标本制作以及中药炮制、化学制剂等;通过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来拓宽学习平台,丰富种植经验;开展泰州地区中草药种植业的相关社会调查,了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种植经历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从而为祖国中医瑰宝的传承做出实践和探索。 |
||||
社会影响、推广辐射和媒体宣传情况 |
王学锋副市长曾来校察看中草药种植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与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制药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形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泰州晚报》、泰州教育网多次报道课程基地建设情况。 |
||||
市(区)教育局意见 |
|
市教育局职能处室意见 |
|
||
市教育局意见 |
年 月 日
|
微创新简介:
皇家royal1688:“本草园”之DIT
“本草园”之DIT是皇家royal1688省级课程基地的室外拓展体验性课程,内容是种植数十种泰州常见中草药,营建中药“百草园”,目标是让学生在草药栽培、施肥、除草、治虫和收获等过程中,亲历、感悟、运用和完善中医药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学的兴趣,为祖国中医瑰宝的传承做出实践和探索。
课程开设主要基于以下需要:一是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的需要。2013年8月,我校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已建成的室内“四室一区”的医药体验馆需要室外体验基地配套实施。“本草园”种植体验将同样成为课程基地建设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二是提高高考学习力的需要。南京中医药大学多次来函,与我校商谈生源基地校的有关事宜,旨在让学校定向输送有志于发扬中医药文化,投身药物研究和医药事业的优秀学生;三是策应国家倡导劳动教育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2015年8月3日下发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研究性学习老师带领学生种植中草药,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体验,提高高中学生的劳动素养;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打造“四大名城”的新形势下,我校地处泰州医药高新区,紧邻“中国医药城”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客观上也需要培养与泰州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课程实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种植中草药,包括栽培、施肥、除草、治虫和收获等过程。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劳动艰辛,稼穑不易,同时辅以感恩父母的德育。学校专门开辟约300平米的医药种植试验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让老师带领学生种植丹参、贴梗海棠、杜仲、党参、太子参和板蓝根等20多种常见中草药药草,同时总务处配齐种植草药所需的工具和其他物品,让同学们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春播秋收,除杂草清害虫,既享受耕种开心农场的快乐,也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的艰辛,同时既了解泰州地区常见多味中草药的培植方法,又学会了对它们的采收和利用。学生还通过观察、记录、探究草药生长过程中的各阶段情况,来分析总结中草药种植的注意事项和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的技巧。另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尝试用草药美化校园环境,装点教室、宿舍,开展“寻找身边的中草药行动”,让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盆瓶罐来移种中草药,摆在教室里,一方面美化班级,另一方面方便观察对比不同环境下的草药生长情况。
在收获后,老师带领学生把中草药制作成美丽的中草药标本或工艺装饰品,同时运用所学理化生等知识在学校医药体验馆里进行中草药的鉴定、标本制作以及中药炮制、化学制剂等,从而大大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中草药资料和自己查找的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去进行中草药功能性的养生汤谱的简单编写,并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整理出来,进行“草药治病、养生保健”宣讲服务进社区,服务周边街区。
二是通过组织参观江苏中药科技园、医药博览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等来增长种植见识,提升草药识别能力,丰富种植经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周边一些中草药种植基地,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药企的生产线,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草药种植基地和制药车间,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趣味讲座、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更多的中草药,零距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家乡泰州“医药名城”的理解,为泰州的健康养生和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自豪,增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是开展泰州地区中草药种植业的相关社会调查,了解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种植经历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泰州中药材种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市农委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9000亩。但在中药材种植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销售、种源质量、管理采收粗放、盲目跟风种植、药材质量等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一产业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查找相关问题,并结合文献资料、走访专家和外省市的经验做法给出建议和意见。
种植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户外学习热情高涨,对中草药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升。我们通过中草药的种植过程,把学生的生物知识、数学统计知识等等融入其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中草药的鉴别、标本制取及药剂制作等再加工过程,不断渗透理化生知识,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形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成为现实。中草药种植有利于整体建构“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学校特色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将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实践成长。同时师生根据中草药的特性,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药博士——中学生中医药普及读物》,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三是部分有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利用草药种植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程为学生讲授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等知识,让其了解中草药的文化内涵,激发其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早规划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探索普职融通课程设置,为中医药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贡献。
四是与高校形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我们多次赴翰林学院商谈合作事宜,双方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课程建设共同体,双方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包括实验室、基地、模拟生产车间等可以对彼此开放,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教科研资源都可以为彼此共享。
五是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学校特色。王学锋副市长及市教育局领导等曾来校察看中草药种植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并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作专门批示;《泰州晚报》、泰州教育网等多家媒体也多次报道课程基地建设情况。
省级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实践项目
1.开发以校本教材为基础的校本课程
1.1 校本教材汇总表及封面照片
1.2 校本课程剪影
2.近三年参加省课程基地活动的经验文章
3.评选表彰:录像课、说课、论文获奖材料
4.“‘本草园’之DIT”成功入选第七批泰州市学校微创新优秀实践案例
一、省级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相关项目
1.开发以校本教材为基础的校本课程
1.1 校本教材汇总表及封面照片
序号 |
教材名称 |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1 |
药博士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 |
2 |
医药生态园课程基地之校本课程篇 |
与翰林学院老师合编,暂为校内使用,拟印刷出版 |
3 |
中医药文化趣谈 |
暂为校内使用,拟印刷出版 |
4 |
中医养生文化与茶健康 |
暂为校内使用,拟印刷出版 |
5 |
中草药的种植与鉴别 |
暂为校内使用,拟印刷出版 |
1.2 校本课程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