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royal1688“十三五”发展规划
日期:2022-10-07 11:11:13  发布人:办公室发  浏览量:3014 打印本文


为全面提升学校育人品质,实现“四星级”高中创建目标,依据《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相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现状

学校创办1950年,原名“泰县寺巷中学”,1997年更名为“泰州市寺巷中学”,2003年被确认为泰州市重点高中,同年12月更名为“皇家royal1688”。2005年12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06年学校上划为泰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00亩,高中专任教师15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研究生学历25人,拥有高中教学班级30个。

“十二五”以来,学校新增教师50人,新增校园面积50亩,新增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新增国家级、省市级荣誉20多项,新增国际友好学校1所,新增国际合作学校1所。实现了从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型学校向信息化学校的转变;实现了从“三星级”高中坚守向“四星级”高中创建的转变;实现了课堂、课题、课程的内涵互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2013年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教育部基础一司列入《学校管理标准解读》教学案例。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2010年—2015年)以来,学校已经从一所农村中学发展成了一所具备较好办学能力和具备较高内涵发展的“市直化学校”。多次承办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活动,成为“国培计划”教学观摩基地学校;2013年8月,创建成了江苏省级课程基地;同年,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拥有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的成果;中央电教馆馆长、中央教科所专家、省市级教研室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CCTV 报道过学校“主体参与”课堂模式和学生创新大赛等获奖情况,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变化。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十二五”以来,市区级三级骨干教师已达25人,实现了零的跨越,市31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3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14个泰州市“名师工作室”专家组成员,超过市直其他同类学校;近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评比、课题研究层次、课程开设和参与的程度以及在教育局组织的45岁以下教师的基本功考核中,成绩均超过市直同类学校;多名教师出版专著,并能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层面展示课堂教学;多名教师走向省市级领奖平台和论坛平台;学校校长多次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和省级校长培训班做过专题讲座。

二是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十二五”以来,学校连续多年学生创新大赛获得全国金奖、一等奖、最佳发明奖;中央电视台做过专题采访,CCTV也有专门的报道,机器人创新项目成为市直学校特色之一;2014年、2015年高二会考一次性过关率超过99%,物理、地理、政治等学科一次性过关率达到100%;高考艺术传媒类本二以上升学总数2013、2014年均居市直高中之首(基教处统计);国际交流和国际直通升学的人次、规模和常态等方面也是市直学校的亮点;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比赛等方面连续两届是泰州教育的尖兵;高中学生辩论大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均全市有名;学生在实践活动的投入,课程活动的参与以及在个性成长的彰显上均有独特的表现。

三是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2013年,“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为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学观摩基地学校,并圆满承办相关课堂展示活动,相关案例已被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写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一书P155。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与“主体参与”理念下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两大国家级课题使这一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何世祥校长的专著《让学生亲历知识——主体参与下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即将出版发行。

四是校本课程开发彰显特色。2013年,学校创建成江苏省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成为市直同类高中的第一个创建成功的学校;2015年4月,成功地向全市现场交流展示了学校校本课程特色:文化传媒类(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影视表演、体育舞美、摄影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表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上做了专题讲座;多名教师的校本教材在省、市级校本教材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并经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是课题研究涵盖广成果多。整个“十二五”期间,学校不仅在教学方面有课题研究,在德育、党建、课程基地建设以及在学校管理标准方面均有课题研究。学校“十二五”已经结题的国家级和国家级子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共18项。现在正在研究之中的国家级课题1项(中央教科所专家已经来校中期认证推进),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3项。

(三)“十三五”期间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的机遇

随着泰州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幅度会更大,对学校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会更多。省市提出高中教育“优质特色高品质”等的方针政策,为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当前教育走向优质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主城区教育的新布局等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学校发展的外在环境良好。学校位于泰州市医药高新区的核心地带,泰州南部新城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中国医药城的持续发展会不断带动学校的发展。学校可以利用的社区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实践基地等会越来越多,这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办学的国际化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会不断提升,这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强劲。“十二五”期间,学校在民主管理、师生发展、教育教学内涵提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师生主体参与,共同建设学校的自信力和内驱力很强,“知言养气、格物致理”的校训深入人心,团结、和谐、拼搏、向上的学校精神不断趋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空前提升,向心力和凝聚力逐年增强。“十二五”期间,学校挤上了校本课程特色化和硬件发展标准化的快车,这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面临的挑战

1.优质生源的吸纳压力较大。“十二五”期间,由于学校周边开发、拆迁等原因,就近入学的优质生源大幅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人口的回流还要5年的时间,所以学校高中的发展将会还要5年的艰苦奋斗。

2.教师队伍建设亟需高端化。“十二五”期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有了明显突破,但高层次的人才如泰州市学科带头人还是偏少,而市级311第一层次人才,省333人才培养对象以及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等人才还未能实现零的突破。班主任队伍建设仍要加强,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的占比急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提升,尤其是教学艺术、课程意识、信息素养和执行力等,年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需要在高学历提升、泰微课运用、新方式变革、选修课开设等方面做出培训和引导。

3.校本课程开发亟需体系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了近20多种,但真正列入课表的系统推进的少之又少,而且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未有本校的教育哲学统领,处于一种零散而不成体系的状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系统提升。

4.校园硬件设施还未标准化。学生的通用技术实验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及其它相关社团活动室等还需进一步增添改造,校史陈列室、校园读书吧、校园喜剧厅、校园电视台等相关功能用房还需标准化配全;学生住宿的条件以及用餐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体育设施及体育场所还需进一步完备。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服务泰州历史、医药、生态、港口“四个名城”建设,秉承“民主、适合、创新”的办学理念,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尊重学校章程,实施立德树人,以着力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以瞄准教育国际化带动学校特色化,不断加强学校党建和民主管理,不断提升骨干教师队伍,实施多轮驱动升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多样发展,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总体目标

围绕“民主、适合、创新”办学理念,继续提升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特色打造等七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到2021年,校本课程建设有新体系,国际化办学有新气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提升,教育科研迈上新台阶,教育现代化指标全面达成,建成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三、分项目标

(一)学校管理:力求学校管理精致化,依法治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坚持校务公开、管理民主,开好教代会,努力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层干部的协调作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甘于奉献;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坚持制度管人管事,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贡献聪明才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成长:抓好教师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能熟练运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循环教学,并能熟练制作泰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所有教师都能具备课程意识,大部分教师能够开发或实施特色校本课程,同时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占比50%以上的校级三级骨干教师,三分之二以上学科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直级骨干教师30-40名、市级骨干教师10-15名,卓越教师增加到8-10名,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或泰州市名教师、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省人民教育家等实现零的突破;研究生学历教师达15%以上,拥有1-2名博士学历教师,努力实现“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能力多元”的目标。

(三)学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5+2”工程,常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德行良好、兼备国际视野和未来素养的优秀人才,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4A”人数,艺术传媒升学形成学校品牌,高考本科人数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四星级高中标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人数逐年递增。

(四)课程建设:把学校劳动课程、德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课程、初高中特色课程等等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不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等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学科课程进行统整,促进课堂与社会、实践、自然的深度融合,打造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形成科学的校本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真正做到校本课程进学校课表,进学生心里。

(五)教研特色:集体备课活动成为样板,在一定范围内起示范作用;形成完备的课题申报、过程管理和结题制度,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研究课题,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增强,校本课程资源和成果显著;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或在市级以上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的论文数量不少于教师总数的90%,教师参与率不低于60%且逐年递增;在一定区域内主办或者承办较具影响力的教研活动,起辐射推广作用。

(六)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培育,让“主体参与”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要沁润在每个师生心中;主体参与德育文化让学生自主管理;主体参与党建文化成为学校名片,带动一批党员教师成为骨干,一批骨干教师成为党员等。

(七)开放教育:推动教师交流、学生互访和文化交流活动,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先进教育。加强与国外一些优质中学的合作,引进先进课程、师资;与国外名牌大学合作,促进海外直通升学;开设A-Level国际课程班,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便利。

(八)教育生态:办好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全面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子女的教育,甚至提供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家长与教师、学校的和谐共荣;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增强与社区、企业等的紧密联系,实现社会与学校的互动包容。从而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优质公平开放良好的教育生态。

第三部分  重点工作与主要措施

一、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

(一)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维护学校章程权威,制定并完善各类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一是修订完善学校教学教研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梳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研管理、校园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盲点问题,对学校制度进行完善。二是加强对学校章程的宣传、学习和落实,维护章程权威,遵守章程规定,更好地发挥章程在学校建设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和依法治校中的重大作用,形成依章治校、按章办学的良好氛围。

实行形式多样的校务公开,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财务支出、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聘任、绩效考核、师生奖励、岗位设置和管理、工程招标、职称评定、招生就业、学校收费等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且得到相应的反馈。

通过多主体构建“主体参与”的学校管理文化。实施《皇家royal1688校长一日常规》,落实健全校长负责制,定期召开校务会,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常态实施校长接待日和校长信箱制度;依法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师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和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修订《民主评议干部细则》,进一步拓宽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渠道;健全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及家访、接访、网络通讯等途径,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将师德表现作为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比照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以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有偿补课‘六个严禁’”等红线,严格师德惩处,对于违反师德行为零容忍,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每年由学校工会牵头联合各部门评选10名“德高、身正、勤勉、乐教”的“师德典范”“育人典范”,并推荐参加市级师德模范评选,用身边的人和事引领教师、感染教师、熏陶教师。开展“师德大讲堂”活动和师德年度考核评优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三)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在学校顶层设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教师思想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依托个人自学、支部学习、专题辅导、讲党课、座谈会以及专题培训等学习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持续开展以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师生成长的“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关爱服务活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党组织工作机制、管理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载体,以课题化的形式带动党组织工作探索创新,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条规定”的要求,坚决反对和抵制“四风”问题,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政齐抓共管、处室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确保教育工作风正源清;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学校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全面打造教育“阳光工程”。

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实施督查学校党员“七个一”工程:每学期读一本课程建设方面的书,开一节“主体参与”公开课,命一份“微抽测”试题,上传一份“主体参与”优秀教学案,发表一篇市级以上论文,帮助一个校内关注生,上传一个学生满意的微视频;建立健全学校党建“301”创先争优机制: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10名优秀党员,评选10节党员示范课,校报或校刊上刊发10篇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党员论文,评选1个先进党支部。结合学校实际,宣传一个好事迹、探索一个好模式、开展一项好活动、培养一批好典型、建设一个好支部。每年“七一”前夕,评选表彰一个先进党支部和十名优秀党员教师。

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坚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全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年级部课堂教学督查机制,让学生得到优质教育。

(一)以主体参与下的体验式学习研究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校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到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再到主体参与理念下的体验式学习研究。不断深入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以泰州“泰微课”网上学习辅导平台支持学生泛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在这一个五年,要让学生在以互联网宽带为支撑的更广泛的学习时空里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形式,让课堂呈现更多更好的资源,把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办适合教育,让所有学生在学测和高考中发挥最佳表现

试行“行政班”与“走班制”相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余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课程学习;优化、完善“泰微课”课程资源,深化教学应用性研究;抓好筑牢基础,学业水平测试一次合格率(D以上)99%以上;高考多轮驱动策略,有艺术传媒、美术、音乐、体育舞蹈等等艺术生、文化生以及国际直通升学等多种可能,另外还尝试与职业学校互认学分、互转学籍,让一部分高中生凭借职业教育优势进入高校找到成就感,另外推动学校和扬州大学、翰林学院以及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与高校协作实施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努力达到每年有80%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升入本科院校,一批毕业生为全国一流高校录取;同时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视力不良率低于70%,或升幅不高于入学初10%。

(四)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监测评估,努力形成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建构合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机制和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对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评价的制度机制和标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三、纵深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推进素质教育“5+2”工程

以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等五大主题行动为抓手,不断进行学校项目微创新,在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创特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打造市级层面的足球布点学校和艺术学校,甚至省级及以上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艺术课程,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以上的艺术特长。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努力开足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含借读生)中无任何违法犯罪案件。

(二)加强学校各社团管理

由团委统一规划社团活动,由教务处统整社团活动性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建设,使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比例达85%以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以及领导力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文体、科技、公益活动,确保每年均有千分之五以上学生在市级以上举办的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获奖,每年都有特长生被高校录取。加强对社团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绩效考核,使得社团活动课程多出成果,出精品。

(三)加强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的白马海军诞生地、泰州市烈士陵园、“远望一号”测量船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制药车间和实验室等素质教育基地外,继续整合社会资源,把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体育文化设施和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各种不同特色、不同教育功能的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好我校的校外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从而为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搭建平台。

(四)建设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依据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提升学校学生育人质量,由教务处、团委和各年级部联合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工作职能包括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生涯指导、生活指导、健康促进、思想指导和心理辅导等。立足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发展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展望未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广泛的渠道,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学习兴趣,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高质量走好求学之路。

(五)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德育为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活泼的活动,富有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加强德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使各项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把班会课程主体化,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年级不同学段不同主题的校本德育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主体参与德育文化”沁润人,大力推进学生班会自主、管理自主等自主教育,转变学生管理方式。德育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渗透有预设、有实践、有成效。从而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道德水准等。

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一)顶层设计高位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要以“办适合的教育”为总揽,全面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高质量实施各类课程,打造一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的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创造条件建设一批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形成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核心素养。

(二)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进行指导和审核,形成具有个性的课程建设目标、实施策略、评价标准等,有效引领学校课程改革;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特色课程两个角度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等国家课程与相关学科和各类资源加以整合校本化实施,同时开发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学校特征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形成基础性选修课、核心性选修课、拓展性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超市,其中选修II课程不少于15门;加快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和管理,尝试选修指导、网上选课、自主选班、课程管理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诸方面应用信息化。

(三)多途径开发校本课程

实施“5+2”特色项目课程化。以审批通过的市直学校“5+2”特色项目建设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如机器人教育和大阅读课程等等,不断创建新的特色项目,将项目课程化,丰富校本课程;依靠三个平台一基地打造“体验”课程。依托学校创新教育体验馆、医药制造体验馆、安全教育体验馆等平台和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省级课程基地,着力打造创新教育课程、中医药主题课程、“三生”(生存、生活和生命)教育课程等三大体验课程;加强学校的美育建设和艺术经典教育,系统实现“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外,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或教学模块。侧重文化传媒(音乐、美术、传媒、体舞等)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同时加强高中军事国防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在大中学生会操比赛中多取佳绩。

(四)探索并不断完善课程评价机制

初步形成较为可行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精神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类评价方案,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形成阶段性成果,推动学校全面发展和改革创新。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执行力幸福感

(一)做好教师培养顶层规划

以泰州市三级骨干教师评比细则为标准,具体到人,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程开发、各级公开课、赛课、讲座、带徒等方面,搭建平台促进成长,尽快出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名教师等,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学科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各主要学科有特级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由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领衔,各学科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在备课、教学和课题研究等方面提升教研组战斗力;引导所有教师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对教师计划达成情况进行奖惩。

(二)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

每年在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推进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心理健康教育之外,重点关注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分层次实行业务培训、德育培训、专岗管理者培训等专题板块培训,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培训和考核体系;逐年增加中小学(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人数,扩大境外培训规模,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培训比例达5%,不断提升教师国际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好新入职教师和年轻教师培训工作。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听课、评课、说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胜任循环教学;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包括教学论坛和班主任论坛,同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选送培养对象赴外校挂职锻炼(一般不少于3个月)、出国进修;强化专任教师学历提升工作,确保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率20%以上,尤其鼓励青年教师读研读博,提升学历水平。

建立教师基本功达标考核和资格注册机制。组织4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市直学校教学基本功考核,确保每一位上岗教师具备合格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做好全校教师资格5年定期注册工作,师德上有偏差的老师一律一票否决,工作量必须保证,5年内应该参加的专业素质培训必须参加。如果没有通过注册的教师,会按要求进转岗。

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既能胜任专业课又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定期邀请课程专家如郝京华、魏本亚等,指导教师根据学校校情、学生兴趣、各类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使60%以上的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把引导教师阅读提高到突出位置,引导他们读专业书、教育类、教育心理学还有关于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多方面的书,提升教育教学艺术。

(三)建构本校特色教研体系

教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总结,工作扎实,发动面广。教研组强化集体备课,进行主题课例研究,加大随堂听课巡查力度,有效提升教学能力;继续完善和推进“一人一课”开课,“一周一课”听课和“一科一课”的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模式;在不同平台上,教师展示我校教学模式,在基本功、优质课和说课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平均每年有1名以上教师在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市级以上课题申报研究在保证逐年增加量的同时也要保质,加强过程性管理和督查,力争出精品课题,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同时认真组织参加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获得论文竞赛省级一、二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的人数达到参赛人数的30%;学校着力打造课程改革项目,力求在省市以上范围产生影响,甚至获得推广。

(四)提升教师归属感幸福感

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坚持“以人为本、效率优先、优绩优酬”的原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科学实施教师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把教师的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网络备课、教学设备使用以及学生活动指导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重点考核教育教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的实际效果;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批校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每次合计评选30-40人,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奖励教科研表现突出的老师和处室,对课题研究、公开课、论文发表获奖等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和获得市级以上创建项目的处室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指导学生在省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也予以一定的奖励。

六、大力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选课管理、学分管理、质量管理、评价管理、资源管理、图书管理、后勤管理、家校沟通、社会联系等,管理效能得到提高。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学校实验中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引进和开发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融入“校校通”,实现“班班通”,促进师生学习发展“人人通”。

(一)鼓励教师投入“泰微课”建设和使用

要求所有45岁下青年教师必须参与泰微课建设,每学期每人都要录制一定条数的泰微课,并纳入年终教科研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指标。对能够得到一定数量的A等级的教师除得到物质奖励外,还将在教研组以上范围作经验介绍。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泰微课的应用研究,编制标准的泰微课导学案,积极试验翻转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根据学校实际引进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实现教育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继续完善学校网站、网络教研空间的建设,打造包括公文流转,教研组、职能部门、教师个人博客、各类专题网站、班级主页、备课交流,内部电子邮件、教师风采(领衔人、带头人、能手、新秀)、各类活动、校庆、招生报名系统、成绩分析处理、教师测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等等在内的校园网站集群系统;对学校各类QQ群、微信群进行规范管理,对所有教研组群、年级组群、班主任群、课题群、家长群等等进行管理,对部分教师的不良言行予以引导,强化QQ群的沟通交流、传递正能量等功能;开展教师网络研修,建设网络研修社区,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依托“电子书包”等网络资源开展智慧课堂研究,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学习。

(三)加强学校自媒体建设

在继续办好校报校刊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好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宣传学校发展、加强家校沟通回应社会关切等。微信等新媒体是未来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是单位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现师生才能的舞台。要不断开发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提供学校新闻、校园先锋、学霸日记、名师风采、节日特辑、前沿动态等等信息,同时提供失物招领、成绩查询、意见反馈等小栏目;精心打造每一期内容,引导更多的教师和家长融入新媒体,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七、加强与国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

主动参与国外教育交流与或合作。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每年通过互派教师、学生互访和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澳大利亚班斯代尔等国外中学的联系,扩大学校开放度和知名度,吸收运用国际教育发展成果,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先进教育。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继续与澳门庇道学校等学校的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进一步扩大与国外友好学校结对的数量,积极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中学的国际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和精品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助推学生多样成才;邀请外籍教师来校讲课,探索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

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尝试普通高中国际班内涵建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多渠道升学、多样化成长的高中办学模式。目前我校已经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签订了海外直通升学协议,下一步学校将加大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力度。同时针对学生,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对国际问题的理解能力;针对教师,合作举办教师国际进修培训班,鼓励教师将国际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外语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等元素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校长负责制,构建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实施项目推进策略,将规划分解为各个项目,制定项目推进责任书,明确相关处室和责任人,建立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实现。

成立学校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要职能是领导各项检查督查、各类省市级荣誉、创优创新项目、课程改革方向和对外宣传策划等重大事务,以保障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十三五”期间,争取创建成功多项泰州市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加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建设,保障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监督权和建议权。建立由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对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报告及重要工作事项的决策等提出意见建议,创造有利于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规划的按期完成。

二、经费保障

采用申请政府拨款、自筹资金、争取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措学校发展资金,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对学校硬件设施以四星级学校标准滚动更新改造,对学校现有的设备、仪器、设施等逐步升级换代,现代化教育装备达江苏省Ⅰ类标准;加大校园“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的投入,确保学校消防、法制等安全防范工作能够充分到位;不断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使用,确保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

三、后勤保障

定期检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采集、分析、统计、评价资产使用状况,厉行节约,合理配置利用学校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

配合泰州市教育大阅读,图书馆创省一级图书馆,使用面积不少于1300平方米,实行图书管理自动化,开发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生均纸质藏书不少于45册/生,建设校内运行的电子图书馆系统,电子阅览室电脑不少于60台,阅览室座位达到学生数的1/12;配合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配齐配足2-3个音乐、美术室等用房及设施设备;健全学校卫生室医疗器械和药品配备齐全,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常用医疗器械及药品齐全;学校档案室创省四星级档案室。

创新后勤服务管理体系,落实后勤工作岗位责任制,全面提升后勤工作效率。建立后勤工作监督委员会,对校园基建、校舍维修、安全保卫、校园绿化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核发:办公室 点击数:3014 收藏本页